• 登录后可以发起提问

世园会植物馆:不可思议的灯光智慧

近日万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先生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与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先生的合影。他们的身后是北京世园会四大核心主场馆之一的植物馆,该馆由万科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

占婧

GSGS光说故事照明设计师

近日万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先生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与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先生的合影。他们的身后是北京世园会四大核心主场馆之一的植物馆,该馆由万科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

▲ 王石微博配文:“人类与植物2019世园会万科植物馆,为半年展期,造一座热带植物馆,够有胆魄和不惜工本的了,因为选择了特别的植物“红树林”作为“植物的智慧”主打主题的重点选项植物,植物馆的整体造型就是红树林的特有根系,开馆前夕同郁总一起探班。”

今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举行。本届世园会园区设“四馆一心”,包括中国国家馆、植物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演艺中心等。万科集团受北京世园会组委会委托,负责承建并运营世园会四大主题场馆之一的“植物馆”(别名“万花筒”)。

此前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世园会植物馆”项目将成为世园会的核心展馆之一,并与中国馆、国际馆等相互呼应,内容互补,打造世园会上具有持续吸引力的场馆。

光说故事团队非常荣幸参与了“万科植物馆”的灯光设计工作。团队认为“植物馆”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缩影,通过植物馆的构建,让更多的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好我们人类的地球家园。接下来请跟笔者一探

光说故事:“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

“万科植物馆”策展的主题是

概念设计

北京世园会植物馆建筑设计理念为:“升起的地平”,建筑表面肌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将植物原本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直观呈现给参观者。

▲建筑设计以植物根系为灵感

光说故事团队认为:“红树林”作为近海唯一的木本植物群落,能够适应潮间带土壤缺氧、含盐量高以及潮水冲刷等艰难且特殊的生存环境,在根、茎、叶和种子上演化出各种各样适应环境的机制,在一般植物难以生长的滩涂上成林。

同时红树植物又

回馈塑造

它生长的环境,使潮间带成为更多植物生活的

理想环境

“红树林”

智慧的生态机制系统正是我们人类得以借鉴之处。

灯光设计就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理念,讲述这从无到有,把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地球故事。

植物在几十亿年演化中学会了用二氧化碳生产粮食和我们呼吸的氧气——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有了光合作用后,地球才从一个混沌的星球变为我们现在所见的蔚蓝色星球。

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团队在构思空间灯光概念的时候同样秉承向自然界学习,向生态机制系统借鉴的原则。将光合作用赋予建筑,植物馆需要创造在视觉和感知层面都极具辨识度和吸引力的设计,需要建立起一种“空间光的符号” 。

▲ 概念示意

▲ 实景效果

“我们要设计信息量丰富的光环境,供人们在其中进行参观、探索、活动,增加参观者在立体空间中对光线的感知力。团队认为建成环境中的灯光交流界面非常重要,它们能更大限度地调动起参观者的感官——让灯光成为“向导”的介质,这才是照明设计师最重要的任务。”

▲ 概念示意

团队在项目中对AI人工智能灯光的投入提出开创性的建设意见。团队对人工智能的算法与运用为前期设计带来了启发,光说故事创始人郑见伟先生指出:“数字科技的渗透将会变得极为寻常,它就是我们新的生活环境,不再是一个需要专门去谈论的议题。我们将直接地去思考呈现内容,并默认它们就是由数字手段实现的。

▲ 郑见伟先生为项目获得祝融奖北京赛区展陈空间一等奖作演讲

景观广场

灯光设计在景观广场上设计整体发光灯柱,创造光从天而降的场景。3156支植物根须的建筑设计丰富又造型统一,灯光设计也在此创作一个统一的照明手法,利用根须本身的长短变化和灯光的色彩与亮暗变化,创造一个与白天感受完全不同的室外光影空间。

▲ 概念示意

▲ 实景效果

室内空间

中央空间

的漂浮螺旋楼梯是连接上下空间的一大特色与挑战,光在这样的空间里只有写意的创作思路是特别贴切的,任何过度的功能硬化与装饰都会成为空间的累赘。我们用了极少的灯具,局部加强重点照明布置的方式,充分考虑加强空间的联系。

▲ 漂浮螺旋楼梯

▲ 前厅示意图

如同灯光示意所示,人工光线在不同空间中穿插,自由的呼吸转换。空间是流畅、自由、具有生命力的。

▲ 展厅内部示意图

很多时候光在我们看来既是软装元素,更是建筑材料与元素,与整个项目融为一体并且照亮的功能因素会融入其中。

光说故事呼吁: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我们一起以拳拳之心,融入自然,让建筑赞美生命!

-END-

版权声明

作者:占婧

本文已获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云知光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

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动态132
覆盖150000+业主、建筑、室内与照明专业人群,打造最具专业度的泛照明媒体平台。以开放分享的态度,凝聚专业社群力量,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推动中国照明产业的健康发展。
今日热榜
    行家说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及时了解产业热点动态
    ©2015-2018 行家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1902号-1